通常情況下,做超聲內鏡主要檢查食管、胃、小腸等上消化道的病變,如息肉、潰瘍、腫瘤等,也可檢查喉部、甲狀腺、淋巴結等,明確其病變性質及部位等。
1、上消化道:做超聲內鏡檢查主要是檢查上消化道的病變,可以直接觀察到被檢者的消化道內是否出現黏膜損傷、腫物、異物等情況,也可以通過超聲內鏡進行組織活檢,或者對病變的外觀進行觀察。可針對不同部位的病變情況,取活檢組織做病理檢查,以明確診斷,臨床上常見有食管息肉、胃息肉、十二指腸息肉、膽囊息肉、胰腺息肉等;
2、喉部:由于喉部結構比較復雜,通過超聲內鏡檢查,可以對患者喉部病變情況進行觀察,排查是否有喉部結構異常,如聲帶息肉、聲帶小結、聲帶腫瘤等;
3、甲狀腺:根據超聲內鏡檢查的結果,可以對甲狀腺病變做出初步的判斷,如甲狀腺彌漫性回聲不均勻、甲狀腺結節等;
4、淋巴結:做超聲內鏡檢查時,還可以對淺表淋巴結進行檢查,明確是否有淋巴結腫大的情況。
除上述部位外,若是進行食管超聲內鏡檢查,還可以明確胃部以及食管的病變情況,通常可以檢查胃炎、胃潰瘍、食管癌等疾病。
總而言之,超聲內鏡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影像檢查方式,對發現早期的胃癌、食管癌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。進行超聲內鏡檢查時,需要在消化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操作,一般建議在檢查前8小時禁食、禁水,以免影響檢查結果。